人生时钟
有的人是早鸟型,似乎舆论也总是倾向于早起,毕竟 early bird catches the worm。
比如我楼下的邻居,前两天在凌晨4点多开始和骑团一起骑行,主要的原因是那时候的马路空荡荡,是一番平时见不到的景象。
我也能早起,但我仍然是一个下午型的人。 早上的时候是tea person,喜欢用一杯龙井,温和地唤醒自己。中午打盹以后,开始成为coffee person,开始引擎的二次加速。 然后在傍晚的时候运动,通常是跑步。
似乎我的步骤和多数人相反,没有在清晨喝咖啡、做运动。也有点像人生,似乎要在前半段,懵懂很长时间。我能接受每天都工作,只要按自己的步调。
一个团队里面有最勤奋的员工,我爸爸则是村子里公认的最勤奋的农民,早出晚归,天天如此。不需要什么理由和意义,本身就是意义。
有的时候会在咖啡中加糖,通常糖没有完全化完,这样的咖啡有一个很精彩的地方,喝在最后的时候,甜的味道会突然跳到舌头上来。但是一口就没有了。
如果一定要选择,我倾向先品尝苦,即使要相当长一段时间,在这过程中保持警醒。
十多年前,我和Nortel(北电)的客户一起做过项目,对方是大叔级别的,而我们团队有的年轻人是大学刚毕业的,但是大家有一个共同点,就是都是工程师头衔。当时对于国外的工程师文化还是很有意思的,因为尽管年龄很大了,还是可以settle在工程师的岗位上。
后来去了微软,就更不用说了。那时公司有一个“马可波罗”项目,意思是仿照当年马可波罗的东行记,传递技术和文化。于是就能看到一批牛人大叔工程师来这边的园区工作一段时间,他们不会base在这里,但是通过这段经历,也会增加自己的exposure。
我当时sit in的项目叫MSSAPBI,项目名称实际上是MS, SAP, BI的组合,主要是和SAP做一个集成的接口,方便使用SQL Server的BI工具。 这是一个很小的接口,我当时和PUM(Product Unit Manager)聊过,关于做这件事情的意义。他说,微软的三驾马车是Windows, Office和Server。对于SQL Server这个级别的产品,我们做一些功能和feature,确实不一定它首先是客户最需要的,而是通过这些feature,能够筑起很高的竞争壁垒。
当时的微软,福利很不错,阿姨每天早上的工作还包括在上班前给我们洗好杯子、椅子很舒服,我还见过阿姨把很大瓶的未喝完的可乐直接倒水槽里。那个时候是09年,AlexNet还未出现,做深度学习的人还在苦苦挣扎中怀疑自己的方向。
直到前几天的时候,我忽然在LinkedIn上看到一个动态。
他说:”As with so many others, I was laid off this week after 33 years at Microsoft.” 。很温和很nice的一个人,因为马可波罗项目和他有过接触。他接下来会休息一段时间,也祝福他。
我们所努力的方向,有的时候会基于错误的前提,比如,在蒸汽的前夕,把做好一条皮鞭认为是核心竞争力之一。
被来袭的变革打倒在坑里,有的情况下能站起来,有的情况下相反,主要是看,风暴袭来时,处在你的人生的哪个阶段。先扛风暴,能看风景。先看风景,就会挨揍。